header("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你们农业大学的学生真种田啊?”
  插秧居然还能举办比赛!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的
  “插秧大赛”冲上热搜
  大学生撸起袖子走下田
  不只是课堂上插秧
  不少年轻人
  选择在毕业后回归家乡
  成为“新农人”
  他们把耕种搬到“线上”
  用键盘代替农具
  用代码代替劳作
  将先进设备带进田间地头
  用现代科技赋予传统行业新的生命力
  为农业建设添砖加瓦
一个人轻松管理2000亩农场!
来看“农二代”如何耕耘“数字大田”
  春耕时节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写字楼里
  一群年轻人却在电脑前
  在“数字大田”里
  开启忙碌的“数字春耕”
  “数字大田”会给春耕带来哪些变化?
  在江苏南通海安的季和农场
  他们把农场数字化并搬上大屏
  大屏呈现着“数字大田”的“指挥官”
  在这里每一块地
  拥有自己的专属信息和数字编码
  通过这块大屏
  可以实时了解到每块田的种植信息
  整个“数字大田”一共47块田
  配备了68套物联网设备
  包括无人机和田间的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将田地里的情况
  “变成”数据
  第一时间传输给数字春耕团队
  他们经过数据分析
  及时指导当地种粮大户施肥、打药和灌溉
  90后小伙刘林是这片“数字大田”的主人
  也是一位“农二代”
  他表示
  有了数字技术的帮助
  他现在一个人
  就可以轻松管理农场的2000亩地
  通过手机上的数字农场管家小程序
  可以看到每块田的生长情况
  精准了解田地情况
  “数字大田”为他的农业事业
  带来更高追求的可能性
  “种地对于农民而言
  每年都是一个未知的挑战
  我们要完成这些挑战
  追求更高的产量】
  就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跟满足感”
90后“新农人”玩转“鱼菜共生”
打造养殖“生态圈”
  2017年,在家人的支持下
  90后青年梁卓回到家乡
  成立了一家农业公司
  在他的温室大棚里
  鱼和菜“住”在了一起
  一边是温度恒定的鱼池
  一边是无土栽培的蔬菜
  鱼池里的水通过水循环系统排出废水
  鱼的排泄物和鱼饲料残渣经过分解
  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
  蔬菜将养分吸收完毕后
  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
  从而形成了
  “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鲈鱼充当我们的质检员
  这是真正的有机菜”
  梁卓说
  采用“鱼菜共生”的种养模式
  能源节省率达50%
  尾水利用率高达90%
  随着“鱼菜共生”模式发展越来越好
  附近村民也成了受益者
  “接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延伸产业链条
  在增加鳜鱼等养殖品类的同时
  开展休闲采摘、科普教育
  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不断扩大陆基养殖联盟的规模”
  梁卓期待
  未来能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和更多青年“新农人”一起助推科学高效养殖
无人机变身播洒“新装备”
“上天撒药“忙
  草长莺飞
  正是小麦拔节的农忙季
  山东临沂小河湾村的田地间
  只有数架无人机在翠绿的麦田上空工作
  “无人机喷洒每小时可完成20亩
  不仅比人工快
  而且播洒更均匀、安全又省心”
  主父中顺在田间一边示范
  一边向村民介绍无人机喷洒作
  他是一名90后
  退伍后回到家乡
  成为了小河湾村党支部书记
  2021年
  小河湾村成立了种植技术合作社
  主父中顺带着村民们
  用无人机发展植保作业产业
  相比人工打药
  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可作业500亩农田
  相当于几十个人一天的作业量
  在很大程度上
  节约了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
  还可以防止因农药流失造成的土壤污染
  无人机撒药,智慧大屏监测
  卫星调控,循环发展
  越来越多年轻人
  带着科技,回到家乡
  成为“新农人”
  让先进设备更多地出现在田间地头
  让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新奥门2024资料大全主校区团委